今天,奇幻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神奇动物2》)终于在我国上映了。
其中有一只来自东方的神奇动物,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导演大卫·叶茨日前向中国的影迷介绍,这只动物是来自中国的珍兽“驺吾”。
很多人不知道驺吾(zōuwú)为何物,甚至连名字未必能读得准,其实驺吾并不陌生,那么它到底是哪种动物呢?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它的来历。
“驺吾”是什么动物?
关于驺吾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其后的《毛诗传》云:驺虞,白虎黑文,不食生物,乘之行千里。《毛传》云:义兽也……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从《山海经》以及《毛诗传》的记载中可以提取5点关于驺吾的有效信息,并且利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1、 “有珍兽”说明驺吾是兽类,也就是现在的哺乳动物,这点确定无疑。
2、“白虎黑文”说明它是猛兽,并且具备黑白色的皮毛。我们可以从符合条件的猛兽选择,孟加拉虎(白化种)、大熊猫、雪豹。
3、“不食生物”这一点要结合古代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古代所谓的生物不是现代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古代的生物是与活物相对应的,这里不食生物并不代表不进食,而是不吃活物,不以捕猎为主。这样的话,可以基本排除孟加拉虎和雪豹,这两种都是食肉动物,以捕猎活物为主。
4、义兽,何为义兽,讲义气的兽?当然不是。
后世文献《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广要》:“(周)文王于平时不妄杀,如此。此其一时之义仁。而所谓义兽,是指不妄杀。”这里义兽是指不妄杀的兽。
此处再次印证了第三条,猫科动物有多杀的习性,而唯独大熊猫长着食肉动物的身体,却以竹子为食。
再看分布地点,《山海经》中的林氏国为何地?
《山海经》中的林氏国,今约指近河北一带。现在大熊猫分布局限于秦岭、四川一带。《逸周书·王会》记载有“不令支玄貘”这个不令支就是今河北的迁安县,玄貘是大熊猫的别称。此外,据古动物地理学家文榕生先生考证,河北为古代大熊猫的分布地之一。
“驺吾”怎么成为“大熊猫”的?
1869年3月,法国传教士戴维神父,业余职业是博物学家,在四川宝兴发现一种神奇的动物,之前没有人描述过,他将其定义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虽然很符合大熊猫的描述,但一直没有被采纳。在大英博物馆黑白熊一直被称为花熊。
1870年,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米勒·爱德华认为戴维发现的黑白熊,虽然外貌是像熊,但是骨骼和牙齿与小熊猫和浣熊比较接近,于是将其重新定义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类小熊猫兽)。
1901年大英博物馆再次研究花熊的皮和骨骼,认为其接近浣熊,将其最后改名为“Giant Panda”。最初Giant Panda在中国被翻译为大猫熊,这更符合实际情况。
可是,在1939年一只Giant Panda在重庆展出时,读者将其误读为熊猫,从此便将错就错,大猫熊成为大熊猫,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大熊猫是“神奇动物”呢?
大熊猫的便便很神奇
大熊猫的粪便,不仅没有臭味,还有一丝淡淡的竹香,这主要是由大熊猫独特的消化系统决定的。
大熊猫是食肉动物的身体和消耗系统,却以竹子为食,而竹子是一种高纤维和低营养的食物。2010年中科院魏辅文院士研究组公布的大熊猫基因组数据中没有发现消化纤维素酶的基因编码。那么大熊猫是如何消化利用竹子的呢?
对比取食富含纤维素食物的食草动物,它们的肠道很长,内有消化纤维素的共生菌。但大熊猫的肠子很短,无法分泌消化竹纤维的消化酶,它们消化竹纤维得益于体内的微生物。
尽管如此,大熊猫对竹子的消化利用率很低,只有17%左右,为了维持能量,大熊猫只得吃、吃、吃,同时也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这就是它们粪便不臭的原因。
大熊猫的熊猫眼很神奇
大熊猫黑白的“衣服”可不是为了卖萌,这是它们的“野外迷彩服”,是长期适应本地森林环境的进化结果。大熊猫的脸部、颈背、背部、侧腹、腹部和臀部白色的毛发适合在白雪皑皑的背景下进行隐秘,而其黑色的肩膀和腿部则适合在阴凉处进行隐藏。
然而,头部的黑色标记不用于隐藏,是用来表示沟通交流的信号:暗色的耳朵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凶猛,而熊猫眼如同人类的指纹是个体识别的标记。
作为一种神奇的动物,历经地球的沧海桑田、种种浩劫,与其同时期的猛犸象、剑齿虎都已经灭绝了,而大熊猫神奇地活了下来。
曾经几时大熊猫是正儿八经一种肉食动物,由于环境的变化它的食性逐渐转变为草食性,并且只偏爱竹子(也会开开荤腥)。大熊猫的存在堪称动物界的神奇!
暂无评论内容